东方网记者王佳妮1月23日报道:代表建议传递人民呼声,凝聚人民期盼。“去年的建议是否落地有声”是代表们很关心的问题。2022年上海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潘晞晨提出了一份“关于调整上海市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界定标准”的建议,在今年两会开幕前夕,她的这份建议有了回应,金点子从“纸上”落到了“地上”。

  “住房问题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因此,我去年提出了这份关于住房界定标准的建议。”潘晞晨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份建议,是因为在多次调研中都听到了群众关于此事的相关声音。潘晞晨查阅资料后发现,在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平台上显示,2019年11月19日,沪房管规范市〔2014〕7号文件继续延期五年,而此上海市普通住房标准于2014年11月20日起施行,随着19年的延期,标准距2023年已施行近10年。“简单来说,它是认定上海市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的标准,而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将进一步影响房屋交易纳税。相比非普通住房,普通住房可以享受税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多重优惠政策。”

  根据2014年制定的的上海市普通住房标准,认定为普通住房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多重条件:一、五层以上(含五层)的多高层住房,以及不足五层的老式公寓、新式里弄、旧式里弄等;二、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三、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以下,坐落于内环线以内的低于450万元/套,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低于310万元/套,外环线以外的低于230万元/套。

  “由于该标准自14年制定起一直沿用,而上海房价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导致的结果是政策与现实情况脱离较为严重,不少内环的‘老破小’也因为总价成了非普通住房,”潘晞晨介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5月1日起施行的《纳税人转让不动产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上海买二手房,不满两年的需全额缴纳5%的增值税,满两年的非普通住房需差额缴纳5%的增值税,“这5%的增值税对有刚需住房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对此,潘晞晨提出建议,将“内环线以内的低于450万元/套,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低于310万元/套,外环线以外的低于230万元/套的界定标准”予以修改,可改为结合目前的房屋均价以及不同片区项目的单价或总价标准做适当的修改,让更多的房屋可以结合上海各片区的实际情况被认定为普通商品住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潘晞晨的建议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上海自2023年12月15日起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和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规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五层以上(含五层)的多高层住房,以及不足五层的老式公寓、新式里弄、旧式里弄等;二是单套住房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

  “根据环线界定房屋的标准取消了,我的建议得到了回应!”潘晞晨说,语气里带着一份自豪,“能够通过人大代表的身份为老百姓真真正正办实事,真的很开心!”